龙腾文学 > 其他小说 > 陶砚瓦沈婉佳 > 第35章 异国“书寇”(35)、
随着筹建工作的进展,陶砚瓦越发对历史、对文明发生兴趣。他有幸与不少大师级人物会面,聆听他们的宏论,感知他们的道骨仙风。也看了不少书籍和材料。这些天来,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他心里,他也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脑子把它理清。白天,他会失神地望着窗外,夜晚,他会辗转反侧,或望着窗外的星辰发呆。他开始有了一点体会,但也是模模糊糊,未知对错。

他想的问题是:

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灭绝的文明,而且至今生活在产生这个文明的土地上的人,就是当年创造这个文明的人们的子孙。那么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,必须弄清楚:为什么其它文明都被灭绝了,而独有我们这个文明免遭灭绝?我们的文明是因了什么特别的基因而独领风骚?我们在“世界一体化”、“人类普世价值”等说法大行于世的今天,必须站在全人类和时代的高度,找到这个基因,并且以令人信服的论述方式,告诉自己的人民,告诉全世界,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继承者和传承者。

先看另外几个古文明:

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立国于公元前3000年,为人类带来汉漠拉比法典、楔形文字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,文明史延续2000多年,于公元前729年灭于亚述帝国。

诞生尼罗河畔的古埃及立国于公元前32世纪,历经31个王朝,文明史全长2500多年,领土涵盖埃及、苏丹、阿尔及利亚、以色列、耶路撒冷、土耳其、约旦和沙特,为人类带来象形文字、金字塔、几何学和历法。没有古埃及文明,就不会有后来的古希腊罗马文明。于公元前343年灭于汉斯帝国。

诞生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立国于公元前2000年,疆土包括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、不丹、尼泊尔和阿富汗,为人类带来史诗《摩诃婆国多》和《罗摩衍那》,还有伟大的佛教。此外,阿拉伯数字源于古印度,只是通过阿拉伯传播到西方。古印度灭于雅利安蛮族。

除了中华文明,所有的古文明都已灭绝。它们灭绝至今均已超过2000年,所以在史书上,它们前面都要加一个“古”字:古印度(不是如今的印度),古埃及(不是如今埃及),古巴比伦(此名早已不存)。

同样发源于大河两岸的中华文明,是四大古文明中惟一从未灭绝的文明。世界史上,疆土比中华更为辽阔的帝国很多,军队比中华军队骁勇善战的不在少数,在世界民族之林中,中华民族也从未以强悍著称,但历史却唯独选择中华文明一枝独秀。

为什么是我们而非其它文明?

我们的文明在什么地方具有超越其它文明的特质?

从南北朝五胡乱华,到崖山海战南宋军民集体跳海殉国,从元军南下屠城,到清军多尔衮大败李自成夺下北京,从火烧圆明园到鸦片战争、从甲午海战到南京大屠杀,我们中华民族经受、承受了多少苦难,但我们总是能够从血泊中爬起来,从屈辱中挺过来,从灾难中站起来,总是能够浴火重生、凤凰涅槃。

专家们讲:是因为中国精神、中国智慧、中国境界。

那什么是中国精神、中国智慧、中国境界呢?

陶砚瓦自己总结是:

中国精神,就是天人合一的精神。“天人合一”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,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。中国人骨子里主张人与大自然要合一,要协调共处。庄子曰:“天地者,万物之父母也。”《易经》将天、地、人并立,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。天之道在于“始万物”;地之道在于“生万物”;人之道在于“成万物”。天地人各有其道,和谐共存。

中国智慧,就是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”。孙子的智慧,绝不仅仅限于军事,他对治国理政,对国家政治、经济、外交,对个人谋划人生、趋利避害,都有持久的、普遍的意义。

中国境界,就是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;就是“精忠报国”、“文死谏、武死战”。

以上的解释是最好的解释吗?

陶砚瓦自己反问自己,他心里也拿不准。

于是他又另外总结如下:

中国精神就是“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”,就是“愚公移山”,就是“精卫填海”,就是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。

中国智慧就是生存智慧,就是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”的智慧,就是“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点”的智慧。

中国境界就是“胸怀祖国、放眼世界”,就是“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”。

陶砚瓦坚信,任你怎么诠释都可能是蹩脚的,片面的,我们在历史面前,总是傻傻的,幼稚的,不成熟的,都是摸象的盲人。

尽管如此,陶砚瓦坚信,中华民族复兴或者说振兴的脚步已经走得越来越坚实了,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,所有人都已经注意到这个古老的文明越来越散发出逼人的光芒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